近兩年中藥注射劑因嚴重不良反而被陸續叫停,使得該產業跌入低谷,命運堪憂。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SFDA)日前發布了《中藥、天然藥物注射劑基本技術要求》,今后這類注射劑的安全和質量將得到較好的控制,同時因門檻提高,整個產業將面臨洗牌。
中藥注射劑門檻提高
去年以來,由于可能引發嚴重的不良反應,SFDA對葛根素注射液、魚腥草注射液等中藥注射劑頻頻叫停,數百家相關生產企業停產。當時有很多人提出應該廢止中藥注射劑這種劑型,行業一片慘淡。此后國家組成了專家鑒定委員會,啟動了再評價工作。與此同時,如何解決中藥注射劑“成分復雜、難以監控”等一系列問題也一直擺在相關部門的案頭。
在新《中藥、天然藥物注射劑基本技術要求》發布之前,中藥注射劑的研制一直是按照1999年頒布的《中藥注射劑研究的技術要求》開展的,但舊規定各項指標落后,已經無法適應新需求。在新《要求》中,化學成分復雜、制備工藝落后、質量標準欠缺、臨床療效不確定等廣受詬病的問題都可望解決。比如中藥注射劑的成分復雜,有效成分尚不清楚,加之中醫用藥多屬復方,所以給中藥注射劑的制備和質量控制帶來一定困難,而在新《要求》中,就對成分有明確規定:注射劑中所含成分應基本清楚;應對注射劑總固體中所含成分進行系統的化學研究;有效成分制成的注射劑,其單一成分的含量應不少于90%;多成分制成的注射劑,總固體中結構明確成分的含量應不少于60%.暨南大學中藥及天然藥物研究所常務副所長葉文才表示,這意味著粗提物不能再做注射劑了,必須是經過純化的天然產物,比以往的規定嚴格了很多。
此外,新《要求》還首次對輔料作出了詳細的規定,對于非臨床研究、臨床試驗等均有了更細化的規定,對中藥注射劑質量標準和穩定性研究都有具體規定,其中原料(藥材、飲片、提取物、有效部位等)、中間體、制劑還要求研究建立指紋圖譜。
產業升級洗牌在即
新規的出臺使得中藥注射劑的門檻大大提高,由此引發的行業整頓及清理也即將展開。
中藥注射劑是上世紀中葉我國首創的新劑型,這些注射劑有單方也有復方,其中清熱劑是最重要的品種之一,這類藥物對重癥感染有奇效,同時還避免了西藥抗生素可能帶來的耐藥和腎毒害副作用,從而被醫學界推崇,稱為“中藥抗生素”。此前僅魚腥草注射劑的年產值就達到85億元,2005年產量約為6億多支。然而近幾年,一些中小廠家見利擠入,使市場供過于求,廠商打起價格戰,質量也越來越難以保證。另外有專家表示,在已有國家標準的100多種中藥注射劑中,由于藥品標準頒布的時間不同,其質量標準不可避免地留下當年技術發展水平的“烙印”,水平參差不齊。
而新規實施后,一大批無法達到技術標準的中小企業可能將會被淘汰,真正能將使藥品安全和質量穩定達標的大企業才能繼續生存。同時,由于國家對中藥注射劑慎之又慎的態度,也會讓那些貿然進入者知難而退。國家藥典委員會委員的中國中醫科學院首席研究員、浙江大學藥學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李連達近日就指出,對中藥注射劑要把握兩個原則:第一,不鼓勵開發中藥注射劑;第二,不一刀切地禁止,而是根據需要來。不是一律拒絕使用,但也不是一律開放。
回放
2005年12月29日
因葛根素注射劑與急性血管內溶血相關,SFDA發文暫停受理葛根素注射劑的已有國家標準注冊申請。
2006年6月1日
SFDA通告由于在臨床使用中存在嚴重不良反應,在全國范圍內暫停使用魚腥草注射液等7種注射劑,暫停受理和審批魚腥草注射液等7種注射劑的各類注冊申請。
2007年9月7日
SFDA對給藥途徑為肌內注射的魚腥草或新魚腥草素鈉注射劑,按要求“整改”后可以申請恢復生產與使用;而占市場95%的靜脈注射液至今未“解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