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設計和制造環節提升消費品安全性能
本報訊 一項從消費品的設計和制造環節開始保證消費品安全的國家標準《制造安全消費品指南》,日前已完成了征求意見工作。從反饋的意見看,該標準有望在今年一季度內完成制定。
據標準主要起草人、中國標準化研究院工業與消費品質量安全標準化研究所楊躍翔博士介紹,這項標準是在我國消費品安全事件影響了廣大消費者健康和安全、我國出口消費品被頻繁召回影響了“中國制造”形象以及我國出口貿易形勢變化的背景下提出和組織制定的。
據介紹,通用要求和過程要求是這項標準征求意見稿的核心內容。通用要求從企業管理的消費品安全方針、組織機構、人員培訓、記錄、文件控制、糾正措施、內部審核7個角度,提出了建立消費品安全管理體系的要求。過程要求從消費品的設計、制造、銷售、使用的全過程,提出消費品安全管理的技術要求和改進措施。從制造商角度,強化了制造更安全消費品所需要關注的管理要求。管理指南包括設計評審、采購控制、生產控制、交付、售后服務的全過程安全管理和改進內容。
據了解,消費品安全危害的原因可分為人為原因、環境原因和消費品本身原因。消費品本身的安全隱患是導致消費品安全危害的最主要原因,而消費品安全問題很大一部分是由于消費品設計不合理、制造過程中消費品安全問題考慮不足造成的。這項標準正是從消費品設計和制造這個關鍵環節入手,抓住不安全消費品產生的源頭,著手解決消費品安全問題。
有關機構針對消費品安全問題的調查顯示,消費者對某種消費品的日常使用習慣,短期內發生顯著改變的可能性很小,教育培訓消費者合理使用消費品的作用有限。但是,在設計和制造消費品的時候,制造商有能力把人與環境的因素考慮進去,提高消費品安全性能,減少引起消費品安全危害的產生。這項標準的提出和立項,意味著國家標準化主管部門和標準的組織制定機構認識到,通過合理設計和制造來提升消費品安全性能,是解決消費品安全危害問題的有效途徑。
據全國質量管理和質量保證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有關人士介紹,這項標準實施的主體即我國制造業的很多企業,已經建立并正在實施符合有關標準要求的質量管理體系,這些體系已經包含了保障消費品安全的許多內容。但現有的消費品質量管理體系適用于各種類型的組織,沒有明顯反映消費品安全的特點,缺少針對消費品安全性的詳細要求和可操作性的建議。因此,有必要針對消費品安全的特點,提出一套系統而全面的制造安全消費品的模式。雖然制造業范圍很廣,消費品種類繁多,但是在制造安全消費品方面,有一些適用于各個行業的基本原則。這些原則的實際應用還應考慮消費品的特性,包括消費品的復雜性和具體用途。具體實施時,絕大多數制造商并不需要建立新的全面和系統的制造安全消費品的模式,只需要對現有的質量管理體系加以補充、完善即可。
楊躍翔認為,與質量管理體系標準對比,這項標準的征求意見稿從消費品安全設計角度增加了設計評審的要求,目的是通過對消費品設計方案進行評審,對消費品的材料、構造、包裝和標簽進行檢查,確定消費品的潛在危害,有利于在設計階段就考慮消費者適用情況和消費品使用環境因素,從而提高消費品的安全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