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食品安全法仍有監管盲點
中國奶業協會理事王丁棉認為檢測標準缺失,各部門之間職責分工仍待明確
■話題背景
據《中國青年報》報道,日前政協委員支建華在小組討論時指出,剛剛通過的新食品安全法很及時,但解決問題還是不徹底,還有沒能覆蓋到的空白地帶,"三鹿奶粉事件就出在這里"。他說,前面產奶與農業部門有關,后面制造奶制品又歸質檢部門管,"但奶站收奶這個接合部,卻成了三不管地帶"。
國家質檢總局副局長支樹平也表示,牛奶的生產,涉及多個部門,實行分段監管:奶農奶站由農業部門監管;到工廠里面,由質檢總局監管;進入市場,是工商總局管;到了餐桌上,由衛生部管。
三鹿事件暴露出了檢測標準的缺失問題、部門與部門之間的職責明確問題。
如此看來,盡管新食品安全法已出臺,老百姓依然要小心對待端上餐桌的東西。
三鹿奶粉事件,不但讓千千萬萬直接關聯的家庭受事件直接影響,也引發了全國上下對嬰幼兒奶粉安全的極大恐慌。公眾對此議論紛紛,從生產者的良心到監管部門的職責,再到立法層面的思考,皆成為街頭巷尾人們談論的話題。昨晚記者就三鹿奶粉事件中反映出的監管及檢測標準缺失的問題采訪了中國奶業協會理事王丁棉。
多數食品事故因作假而起
此次參加全國兩會的代表委員們,在會上重點提及三鹿奶粉事件這一波及全國的食品安全大事。有委員質疑,三鹿部分奶粉中含有大量三聚氰胺,質檢部門竟稱不知道,這讓人覺得很荒唐。支建華說,此前的檢測標準,確實沒有三聚氰胺這項。這不是標準問題,而是作假問題。
對此,中國奶業協會理事王丁棉昨晚在接受新快報記者采訪時也表示認可。王丁棉稱,導致食品安全問題的產生一般有兩大原因,一是食品或原料受到污染,二是人為作假。不過,這幾年來真正因為受污染、產品變質導致的食品安全事故并不多,而近幾年的毒酒事件、大頭娃娃以及三聚氰胺事件,都是人為作假所致。“多數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都因作假而起,這已經成為食品行業的‘潛規則’。”
“苯甲酸”含量無檢測標準
“不過,食品安全事件一直沒有停歇,這說明政府部門的監管也的確有疏漏。”王丁棉表示,三鹿事件的發生,監管部門的缺位也是主要原因。有關這一點,兩會代表委員們在討論時表示,這與現在的檢測標準有很大關系。
政協委員支建華指出,以奶粉標準為例,因為奶粉標準是按氮的含量高低來評價的,以前一頭奶牛每天產奶幾十斤,現在可以產100多斤,吃的還是草,產奶提高這么多,營養成分怎能達到原來的標準?這就難怪有人會動歪腦筋,在奶粉中摻三聚氰胺提高產品的氮含量了。
此外,近期曾引起消費者恐慌的奶粉“苯甲酸”風波,也和標準有著莫大關系。王丁棉稱,由于在生產過程中不允許添加,國家一直對“苯甲酸”這一物質在乳制品當中的含量未有標準,因此多年來奶粉檢測中一直沒有檢測該項物質。當發現這一物質會對人體特別是嬰幼兒產生危害時,自然又引發消費者恐慌,害怕該物質被違法添加卻未被檢出。
據悉,新的食品安全法對食品添加劑的使用提出了更為科學和嚴格的要求,國家未允許添加的食品添加劑,只要添加即違法。不過,據王丁棉分析,食品行業有成千上萬種添加劑,若無相對應的檢測標準,仍然難免有不法分子違法添加。
支建華也表示,我國確實存在檢測項目和標準缺乏問題。在有些發達國家,對農藥殘留的檢測指標有4000多個,但我國還不足300個,因此不難想象,為什么會經常出現“蘇丹紅”一類事件,而監管部門總是事后才發現。
加工法也能致食品不安全
除了有代表質疑難以改變檢測標準缺失現狀之外,也有代表討論時提出,新的食品安全法中新設的監管環節有些不合理。如新法提到要設立常設的食品安全委員會,但在后面說要由衛生行政部門承擔食品安全綜合協調職責,而原來國務院就有領導小組,有點多此一舉。支建華委員即表示,“既然有常設的食品安全委員會,就應該讓質檢、工商、農業等幾個部門齊頭并進,現在又多了個中間環節,跟原來的管理有什么差別?”
另外,食品從原料到成品要經歷多個環節,但新食品安全法對于一些必要的環節如何去監管和檢測,并沒有細化。支建華稱,新食品安全法是好法,但還有沒能覆蓋到的空白地帶。中國奶業協會理事王丁棉即表示,新的食品安全法沒有把在食品加工當中亂用加工方法或加工工藝導致食品不安全或危害作出限制。
“在食品安全問題中,除食品當中人為亂添加化學物質和食品本身變質外,食品的生產加工方法也可以導致食品不安全。”王丁棉稱,牛奶的閃蒸加工工藝,會導致牛奶灰分和糠氨酸兩大物質成倍增長,從而危害人體健康,如腎功能和消化系統的損害。“但是這些有害物質從成品檢測是檢測不出來的。”王丁棉稱,類似于這樣的環節,因為目前國家未予規定,國內也有部分企業使用,最終也會導致食品安全問題。
收奶站一直沒有主管部門
王丁棉分析,政府相關監管部門的缺位并非未執行到位,而是因為缺位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食品方面的監管體制本身就沒理順。之所以有“十個部門管不了一條豬,八個部門管不好一杯奶”的說法,就是因為各個部門在之間的調配部分沒有進行重點分責,交叉的地方又容易出現空白。“比如說一杯牛奶,農業、工商、質檢和食品安全等幾個部門進行監管,但是有些環節真正管得到位的卻沒有。”
王丁棉稱,長期存在的收奶站一直處于無主管部門狀態,奶源的質量監控多年來也一直沒有明確具體的管理單位。這些環節,都是影響食品安全問題至關重要的環節,但現在很多仍然處于不明確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