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大腸桿菌屬于腸桿菌科,是埃希氏菌屬的唯一種,廣泛存在于是人和溫血動物的腸道中。大腸桿菌的某些菌株對人有致病性。
自1892年Shardinger提議將大腸桿菌用做糞便污染的指示菌,已有100余年的歷史,至今仍被認為是糞便污染的最直接最貼切的指示菌。由于其檢驗程序復雜,后來才有了大腸菌群的應用。大腸菌群的檢驗比較簡單,在食品衛生學中被廣泛應用,但其和糞便污染的相關性一直受到質疑,原因是其中的一些細菌能夠在環境樣品中檢出。大腸菌群相比,糞大腸菌群在人和動物糞便中所占的比例較大,而且在自然界容易死亡。因此,糞大腸菌群對糞便污染的指示作用更為直接和貼切。糞大腸菌群又叫耐熱大腸菌群,主要就是大腸桿菌,但也包括克雷伯氏菌屬,正是由于包括了克雷伯氏菌屬,使其與糞便污染的相關性受到了影響。
目前,大腸菌群、糞大腸菌群和大腸桿菌這三個指標在實際工作中都在應用,但用途有所不同,一般認為大腸菌群是水源的衛生指標和食品加工衛生狀況的通用指標,糞大腸菌群主要用于貝類和貝類養殖用水的衛生指標,大腸桿菌用于指示食品受到近期糞便污染或不衛生加工。在國際食品貿易中經常會遇到對大腸桿菌指標的檢驗要求。歐美日等發達國家和ISO都制訂有食品中大腸桿菌的定量檢測標準。2007年,由遼寧局牽頭制定了大腸菌群和大腸桿菌的快速檢測標準(SN/T 1896-2007),因其快速、便捷易于操作,在出入境食品的檢驗中得到廣泛的應用。本研究是對該標準的修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