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大多數校準方法(檢定規程和校準規范等)規定測量設備建議校準周期為1年,該建議校準周期無理論依據,也缺少證明其合理的試驗數據作為支撐。
長期以來,很多實驗室都將測量設備的校準周期機械的確定為1年,而未將設備的具體情況(如使用用途、歷次校準結果、期間核查結果、穩定性、維護保養、使用頻率、環境條件等)和測量結果的風險大小進行綜合考慮。而在美國、歐洲、澳大利亞等國家,將設備的校準周期確定為(3-5)年的情況較為常見。
本項目制訂的方法將為實驗室等機構確定相對合理的設備校準周期提供指導,實現設備管理風險和機會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