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3 月,中國發布了新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簽通則》(GB 28050-2025),并將于2027年3月16日實施。這一標準的出臺標志著中國在營養標簽管理方面的重大變革。此次修訂將強制標示的營養素從 “1+4”(能量、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鈉)擴展為 “1+6”,新增了糖和飽和脂肪(酸)兩項內容。這一調整不僅是中國營養標簽管理向精細化發展的重要一步,也引發了對于中國營養標簽標準與國際標準之間差異的廣泛關注。本文將深入分析中國新版 “1+6” 營養標簽與全球主要國家和地區營養標簽強制標示項目的差異,以期為進出口食品行業從業者以及消費者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1 中國新版“1+6”的突破
新版標準規定強制標示能量、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鈉、糖及飽和脂肪(酸),這一規定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隨著現代生活方式的改變,高糖、高脂飲食引發的慢性病問題日益嚴峻。新增的糖和飽和脂肪(酸)的強制標示,旨在更精準地引導消費者了解食品的營養成分,從而做出更健康的飲食選擇。
2 國際標準的階梯化對比
中國與其他國家和地區在營養標簽強制標示項目上存在顯著差異。以下是對部分國家和地區營養標簽強制標示項目的詳細對比:
3 關鍵差異點分析
飽和脂肪、反式脂肪與膽固醇
中國的營養標簽標準僅強制標示飽和脂肪(酸),未強制標示反式脂肪和膽固醇,而多數國家對反式脂肪或膽固醇有強制標示要求。韓國、美國、中東國家等多數國家將反式脂肪和膽固醇列為心血管疾病的重要風險因素,并強制在營養標簽上進行標示。歐盟、印度尼西亞和中國類似,僅要求標示飽和脂肪,未強制標示反式脂肪和膽固醇。
添加糖與膳食纖維
中國的營養標簽標準未區分總糖與添加糖,而美國、墨西哥、中東國家等強制要求標示添加糖的含量。添加糖的過量攝入與肥胖、糖尿病等健康問題密切相關,明確標示添加糖的含量有助于消費者控制糖分攝入。此外,中國未強制要求標示膳食纖維,而美國、墨西哥、中東國家等普遍重視膳食纖維的標示,因為膳食纖維與腸道健康密切相關,有助于維持腸道正常功能。
微量營養素
中國的營養標簽標準未強制要求標示鈣、鐵、維生素 D、鉀等微量營養素,而美國、泰國對這些微量營養素的標示有強制要求。美國通過在營養標簽上標示微量營養素,強化消費者對這些營養素攝入的意識,而中國則更依賴膳食指南來指導公眾的營養攝入,而非通過營養標簽進行管理。
鈉與鹽的表述
中國的營養標簽標準使用“鈉”作為標示單位,這與國際通用單位一致,與美國、墨西哥等國家相同。而日本、歐盟和印尼使用“鹽”作為標示單位,這種本土化的表述方式更易于被消費者理解,因為在日常生活中,消費者更習慣使用 “鹽”這一概念來描述食品的咸味。
4 結論
中國新版營養標簽 “1+6” 標準的實施是中國營養標簽管理的一次重要進步,新增的糖和飽和脂肪(酸)的強制標示有助于提高消費者對食品營養成分的認知,促進健康飲食。然而,與國際標準相比,中國的營養標簽標準在反式脂肪、膽固醇、添加糖、膳食纖維、微量營養素以及脂肪細分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差異。這些差異反映了不同國家和地區在營養健康理念、食品安全管理以及消費者需求等方面的不同。
食品伙伴網將持續關注國內外食品標簽的最新法規標準動態,為大家提供專業解讀。同時,我們擁有專業的食品法規研究團隊對進出口食品企業提供標簽審核、標簽白標設計以及標簽問題咨詢服務,歡迎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