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標準規定了糕點預拌粉的要求、檢驗方法、檢驗規則等。
本標準適用于以小麥粉、大米粉、食用淀粉(玉米淀粉、木薯淀粉、馬鈴薯淀粉、綠豆淀粉、小麥淀粉中的一種或多種)中的一種或多種為主要原料,添加雜糧粉(苦蕎粉、蕎麥粉、青稞粉、燕麥粉、薏仁粉、小米粉、藜麥粉、裸麥粉、大麥粉中的一種或幾種)、山藥粉、豆粉(豌豆粉、大豆粉、綠豆粉、紅豆粉、黑豆粉、蕓豆粉中的一種或幾種)、白砂糖、食用鹽、味精、雞精調味料、醬油粉、酵母、食用葡萄糖、乳粉、可可粉、谷朊粉、乳清粉、芝士粉、果蔬粉(南瓜粉、紫薯粉、菠菜粉、胡蘿卜粉、番茄粉、火龍果粉、芒果粉、草莓粉、菠蘿粉、香芋粉、藍莓粉、紅棗粉、甜菜粉、苦瓜粉、芹菜粉、香菜粉中的一種或幾種)、抹茶粉、紅茶粉、綠茶粉、酸梅粉、蛋白粉、蛋黃粉、全蛋粉、香辛料粉【八角、小茴香、桂皮、豆蔻、多香果、香葉(月桂葉)、草果、甘草、山奈、百香果、羅勒、牛至、高良姜、花椒、辣椒、胡椒、孜然、大蒜、生姜、香蔥、洋蔥、黑胡椒、白胡椒、肉豆蔻】、麥芽糊精、植脂末(葡萄糖漿、氫化植物油、精煉植物油、乳粉、單,雙甘油脂肪酸酯、硬脂酰乳酸鈉、食品用香精)、咖啡粉、奶粉、芝士粉、乙基麥芽酚、海苔粉、食用菌粉(香菇粉、平菇粉、茶樹菇粉、松茸粉、杏鮑菇粉、牛肝粉、竹蓀粉、羊肚菌粉、雞油菌粉中的一種或幾種)、雞肉粉、牛肉粉、海鮮粉、酵母抽提物、螺旋藻粉(來源鈍頂螺旋藻或極大螺旋藻)、亞麻籽粉中的一種或幾種,添加或不添加食品添加劑{維生素C(抗氧化劑)、酶制劑[α-淀粉酶Alpha-amylase(來源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脂肪酶(來源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半纖維素酶(來源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木聚糖酶(來源枯草芽孢桿菌Bacillus subtilis)、葡糖氧化酶(來源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麥芽糖淀粉酶(來源枯草芽孢桿菌Bacillus subtilis)、谷氨酰胺轉氨酶(來源茂原鏈輪絲菌Streptomyces mobaraensis)的一種或幾種]、聚葡萄糖、木糖醇、碳酸鈣、天門冬酰苯丙氨酸甲酯(又名阿斯巴甜)、三氯蔗糖、焦磷酸二氫二鈉、磷酸二氫鈉、磷酸氫鈣、磷酸二氫鈣、碳酸氫鈉、單,雙甘油脂肪酸酯、羧甲基纖維素鈉、聚甘油脂肪酸酯、聚氧乙烯(20)山梨醇酐單油酸酯(又名吐溫80)、檸檬酸、羥丙基二淀粉磷酸酯、磷酸酯雙淀粉、黃原膠、碳酸鈉、5′-呈味核苷酸二鈉、5’-肌苷酸二鈉、D-異抗壞血酸鈉、脫氫乙酸鈉、山梨酸鉀、復配膨松劑(碳酸氫鈉、磷酸二氫鈣、焦磷酸二氫二鈉、碳酸鈣、單,雙甘油脂肪酸酯、食用玉米淀粉)、紅曲紅、胭脂蟲紅、β-胡蘿卜素、梔子黃、植物炭黑、葉綠素銅鈉鹽、食品用香精}中的一種或幾種,經配料、攪拌、內包、外包等工藝加工而制成的糕點預拌粉。